章节目录 第349章 开始行动(1 / 2)
作品:《带领华夏崛起从灵气复苏开始》“第一个方案,是在大别山以北的广袤平原地区筑城。”
刘凌霄指着地图上那片开阔的区域,声音沉稳。
“选择这里,最大的优势在于他们可以依托大别山的天然屏障。筑城所需的石料,可以直接就近开山取材,省去了长途运输的麻烦,效率会非常高。”
“而且,”他顿了顿,指尖划过地图上代表新城的位置,“他们只需紧邻我们新城的外墙修筑,就能少建整整一面城墙。这将极大地降低他们的工程量和技术难度。”
“但缺点同样突出,”刘凌霄的眉头微蹙,“这片区域地势平坦,缺乏纵深,对我们而言,非常不利于防范他们的渗透和侦察活动。这意味着我们至少需要大幅增加人手,在边境线上进行严密监视,成本高昂且被动。”
“第二个备选地点,在长江南岸的九江。”
他的手指移向地图下方,长江蜿蜒处。
“九江位置关键。在此筑城,能轻易将控制力和影响力辐射到整个赣省。赣省蕴藏着丰富的矿产和自然资源,一旦站稳脚跟,可以驱动他们大力开采,迅速积累实力。”
“然而,其劣势在于长江天堑的阻隔。”刘凌霄的语气带着凝重,“一旦我们在长江以北的战事陷入胶着或不利局面,这条宽阔汹涌的大江,就会成为巨大的不确定因素,使我们难以有效控制甚至支援南岸的据点。交通线过于脆弱,极易被切断。”
“第三个选项,是汉水平原地区。”
地图中央,汉水蜿蜒流淌的肥沃平原被标示出来。
“这片区域位于大洪山以西,汉水以东,是难得的沃土,土地丰饶,物产丰富,理论上可以做到相当程度的自给自足。”
“但它的防守缺陷非常致命。”刘凌霄毫不掩饰地指出,“地势过于平坦开阔,无险可守,易攻难守。在如今这个危机四伏的环境下,这几乎是致命的弱点。”
“此外,”他补充道,“筑城本身也将困难重重。当地缺乏坚固的天然石料,主要的建筑材料必须从两百公里外的北部山区开采运输。高昂的物流成本和时间消耗,是我们当初放弃开发此地的重要原因之一。”
刘凌霄简洁有力地分析了三处选址的利弊,会议室里陷入一片沉默。众人眉头紧锁,显然都意识到了问题的棘手——没有一个地点是完美无缺的,每个选择都伴随着显着的机遇和巨大的风险,需要极其谨慎的权衡。
“好了,”刘凌霄打破了沉默,做出决断,“这件事,我就不直接拍板了。把这三个方案的详细利弊分析报告,连同相关的地理、资源、风险评估数据,一并提交给战略研究院的专家组。最终选址的决定权,交给他们进行专业论证和投票表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