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书架

阅读设置

上一章

返回目录

下一页

章节目录 第120章 朱元璋淡淡瞥了他一眼,接着说道(1 / 2)

作品:《大明:签到在洪武,我靠嘴炮暴打老朱

朱元璋淡淡瞥了他一眼,接着说道:"对错是一回事,实际操作又是另一回事。

你要记住,作为君主不能只考虑对错,而应着眼于长远,以国家和百姓的利益为先!"

他出身贫寒,一步步走到今天,自然明白李伟的话是对的,但他也深知,这些话无法实现。

平等的理念并非从未有过,史记中的商君列传也曾提到"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",但这仅是理论,实践起来却是另一回事。

他对人性太了解了,即便是最无私的人也会有私心,只是多少的问题。

一旦拥有权力,就绝不可能再与他人平等。

就像企业老板掌握分配权,也不会按劳分配给员工一样,他们只会从自身利益出发,把员工当作成本,能压榨就压榨。

朱元璋听了李伟的话,不禁莞尔一笑,觉得此人太过单纯。

即便你自身清廉如圣贤,也难保身边之人皆如此。

人性本就如此,自私者恒多。

此乃世间常态,也是人情世故的真实写照。

眼下大明便面临这般境况,朱元璋自己省吃俭用,一心为百姓谋福,可那些随他打天下的文臣武将却不然。

武将嚷嚷着要富贵荣华,文官则暗中营私舞弊,防不胜防。

即便他赐予他们诸多优待和权力,这些人仍不知足。

若真要取消这一切,让他们过普通人的生活,恐怕大明江山便会瞬间土崩瓦解。

当然,朱元璋本人亦有私欲,但他能一边守护皇权,一边勤勉治国,兼顾黎民福祉,已属难得。

至于人人平等的理想,那是不可能实现的,李伟说这样的话,不过是因为他尚未站上那个位置罢了。

朱元璋将其中的道理细细剖析,耐心讲解给太子朱标。

朱标听后震惊不已,却又满心困惑。

“父皇,既然您深知这些,为何先前不对李伟直言呢?”

“告诉他又有何用?莫非是要他来替代我们体会这些吗?”

朱标闻言心头一震,对啊,这些都是帝王之术,洞察人心、驾驭人心的学问,父皇自然不会对臣下言及。

“哼,他若不明就里,那是他愚钝,这样倒也好,笨一点反而合我心意。"

朱元璋冷哼一声,轻声感慨。

朱标默然无语,他自幼受儒家熏陶,所学皆为仁义礼智信、温良恭俭让。

后来父皇不满其学识,驱逐宋濂等人,亲授教诲。

然而父皇所授之学与宋濂所传大相径庭,令他的思想观念产生巨大分歧,时常感到迷茫。

坦白说,他压力极大,但身为储君,他必须殚精竭虑,因为若稍有差池,将祸及无数大明百姓与国家社稷。